◆物理治療於腦中風復健的角色
物理治療可幫助中風患者在床上或動、下肢體功能、平衡功能及行走步態能力的恢復與重建。中風急性期可透過擺位、被動關節活動增進預後,隨能力增加,帶入誘發技巧使功能進步。透過一對一專注於訓練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,協助患者解決問題。
◆治療項目
1. 床上活動:翻身、躺到坐、坐到站、站到坐
2. 下肢功能訓練:肌力、肌耐力、步態
3. 平衡功能訓練:坐姿靜動態、站姿靜動態、轉位
4. 行走功能訓練:姿勢控制、多重刺激訓練、步態矯正、
5. 感覺再教育訓練:感覺刺激、運動覺加強訓練
6. 日常生活訓練:上下樓梯、搭乘手扶梯、搭乘公車、工作需求
7. 衛教與輔具建議:跌倒預防、拐杖或輪椅使用、家用輔具提供意見
◆儀器設備
1. 懸吊步態訓練系統(U型軌道)
2. 挪威紅繩訓練系統(Redcord)
3. 雷射+經皮電刺激(LASER+TENS)
4. 攜帶型雷射裝置(Potable LASER)
5. 上下肢循環儀器(U/Es and L/Es Circulator)
6. 跑步機(Treadmill)
7. 腳踏車 (upright bicycle)
8. 治療球(swiss ball)